K8 - 凯发(国际)官方网站

关于我们 产品中心 塑胶地板 健身房器械区地板 SPC地板 运动地板 幼儿园休闲草坪 凯发国际k8官网 铝单版 木材地板 新闻资讯 环保建材 抗震工法 K8 - 凯发(国际)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河南凯发国际k8官网建材有限公司

电  话:程经理

官方网站:http://www.nongyaoqq.com

地  址: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K8 - 凯发(国际)官方网站

抗震工法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抗震工法>

凯发k8一触即发|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

发布日期: 2025-11-19 来源: 凯发国际k8官网建材

  抗震工法ღ★★,k8凯发ღ★★,木材ღ★★。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ღ★★,造成了极其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ღ★★,在党中央ღ★★、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ღ★★,全国人民万众一心ღ★★,奋起抗震救灾ღ★★,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ღ★★,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ღ★★、团结奋进的英雄壮举凯发k8一触即发ღ★★。下面我就中国地震地质构造ღ★★、5.12汶川大地震特征与成因ღ★★、地震预报现状与防震减灾战略思考向各位汇报ღ★★,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ღ★★。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强烈和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ღ★★。统计表明ღ★★,世界上约35%的7级以上大陆地震发生在我国ღ★★;20世纪全球因地震死亡的120万人中凯发k8一触即发ღ★★,我国占59万ღ★★。另外ღ★★,我国有近1/3以上的国土位于Ⅶ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ღ★★,而美国Ⅶ度以上的高烈度区仅占其国土面积的12%ღ★★。1900到2007年间ღ★★,我国大陆地区已经发生7.0至7.9级地震70次ღ★★,8.0级及以上地震6次ღ★★,这些地震造成的灾害涉及28个省份ღ★★,死亡59万人ღ★★,伤残76万人ღ★★,受灾达数亿人次ღ★★。因而ღ★★,积极开展防震减灾ღ★★,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应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ღ★★。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ღ★★,地球表面山川地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次次强烈地震的结果ღ★★。在地球内部动力作用下ღ★★,能量在断裂的特殊部位缓慢积累ღ★★,当其超过岩石或断裂能够承受的限度时ღ★★,就会突发错动ღ★★,使已积累的巨大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瞬间释放ღ★★,引起地球表面的剧烈振动ღ★★,导致建筑破坏和自然地貌改观ღ★★,并可能产生长达几十到几百公里的地表破裂带ღ★★。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ღ★★,而一次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ღ★★。例如ღ★★,5.12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8.0ღ★★,震中区的最大地震烈度超过XI度(新中国烈度表划分的最大烈度是XII)ღ★★。

  中国大陆强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ღ★★,其最显著特征是西强东弱ღ★★,有历史记载以来ღ★★,以东经107度为界ღ★★,西部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91次ღ★★,东部只发生27次(台湾省和东北深震除外)ღ★★。但是由于东部人烟稠密经济发达ღ★★,地震形成的灾害要远大于西部ღ★★。地震活动西强东弱的原因是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印度板块对青藏高原的推挤ღ★★。

  新疆的强震主要沿南天山和北天山地震带发生ღ★★,特别是南天山与帕米尔交界的乌什地区更是全球大陆强震的高发区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地震类型以挤压逆冲为特征ღ★★,反映了天山山脉向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的双向逆冲作用ღ★★。

  青藏高原的强震多数发生周边地震带上ღ★★,其南边界是弧形的喜马拉雅地震带ღ★★,有历史记载以来发生过5次8级以上强震ღ★★;东边界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ღ★★, 5.12汶川大地震就发生这里ღ★★;北边界是祁连山-阿尔金地震带ღ★★,也控制了一系列7级以上历史强震的发生ღ★★;高原内部的强震则主要发生在一些大的断裂带上ღ★★,如1954年西藏当雄8级地震发生嘉利断裂带上ღ★★,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发生在昆仑断裂带上ღ★★。

  川滇地区也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ღ★★,有历史记载以来共发生7级以上强震23次ღ★★,主要沿鲜水河-小江地震带和滇西(腾冲-澜沧断裂)地震带分布ღ★★。

  由陕西渭河盆地ღ★★、山西盆地带ღ★★、内蒙河套盆地带ღ★★、银川盆地和六盘山区组成的鄂尔多斯周缘地震带则是另一个强震活动带ღ★★,控制了有历史记载以来的19次7级以上强震的发生ღ★★。其中1556年陕西华县8级大地震及后续次生灾害造成了83万人的死亡ღ★★,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事件ღ★★。而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形成了长达215公里的地表破裂ღ★★,造成了20万人的死亡ღ★★。

  华北平原地震区有历史记载以来发生过7次7级以上强震ღ★★。东部沿郯城-庐江断裂1668年发生过8级强震ღ★★。北边界的张家口-渤海断裂带与盆地内北北东向断裂的交界地带往往是强震的孕育场所ღ★★,如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ღ★★。华北平原的7级以上地震还沿内部主要活动断裂发生ღ★★,如1937年山东磁县和1966年邢台地震ღ★★。

  东北吉林和黑龙江一带的7级以上强震发生在600-700公里深度范围内ღ★★,不对地表形成强烈破坏ღ★★,是太平洋板块下插入日本岛弧和中国大陆之下的结果ღ★★。除了福建和广东东南沿海受台湾海峡地质构造运动影响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之外ღ★★,中国大陆的其他地区强震活动相对较弱ღ★★,一般很少发生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ღ★★。

  上述强震活动受中国大陆周边动力环境和内部地质构造的控制ღ★★。中国大陆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ღ★★,为印度板块ღ★★、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所挟持ღ★★,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和板内动力作用控制着中国大陆地震的空间展布格局ღ★★,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巨大的活动断裂十分发育ღ★★,将中国大陆切割成为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块ღ★★。根据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性凯发k8一触即发ღ★★,中国大陆可以被分成5个一级和22个二级活动地块ღ★★,有历史记载以来ღ★★,中国大陆几乎所有8级以上强震和80%以上的7级强震均发生在这些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ღ★★。活动地块边界带也就是重要的地震带ღ★★,例如青藏地块的东边界带就是著名的南北地震带ღ★★,这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在其中段的龙门山断裂带上ღ★★,这就是中国大陆地震成带分布的原因ღ★★。值得一提的是距5.12汶川大地震200多公里的岷江断裂ღ★★,1933年发生7.3级叠溪地震ღ★★,地震本身造成了约6000人的死亡ღ★★,但地震滑坡形成了几个堰塞湖ღ★★,48天之后溃坝ღ★★,冲毁了下游村庄ღ★★,造成2500人的死亡ღ★★。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表明ღ★★,中央采取果断措施ღ★★,迅速治理5.12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是完全正确和非常及时的ღ★★。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5.12汶川大地震的震级为8.0级ღ★★,震源深度约为14公里ღ★★,地震主要能量的释放是在一分多钟内完成的ღ★★。到目前为止已发生余震一万三千多次ღ★★,并且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ღ★★,其中最大强余震震级达6.4级ღ★★,这些余震主要分布在从映秀镇到青川县的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ღ★★,形成长达300公里的余震带ღ★★。

  这次地震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弹性波的形式传遍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地球ღ★★,地震波引起强烈地面震动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近7万人的死亡ღ★★。地震还引发数以万计的山崩ღ★★、滑坡ღ★★、塌方ღ★★、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ღ★★,毁坏了交通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通讯等生命线系统ღ★★,给营救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ღ★★。由于地震滑坡对河流的阻塞ღ★★,还形成众多的堰塞湖ღ★★,对下游人民群众带来极大威胁ღ★★。总之ღ★★,这次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事件ღ★★。

  地震发生后ღ★★,中国地震局迅速组织了500多人的队伍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和地震地质进行考察ღ★★。考察结果正如在座的许志琴委员震后很快指出的那样ღ★★,这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内映秀-北川断裂活动的结果ღ★★。在地震发生的短短一分多钟时间内ღ★★,地壳深部的岩石中形成了一条长约300公里ღ★★、深达30公里的大断裂ღ★★,其中的200余公里出露地表ღ★★,形成沿映秀-北川断裂分布的地表破裂带ღ★★。该带从映秀镇以南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ღ★★,经北川县ღ★★,过平通镇和南坝镇ღ★★,终止在青川县的石坎乡附近ღ★★。另外ღ★★,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界的灌县-江油断裂也发生了60多公里的破裂ღ★★。地震地表破裂带延伸方向是从西南到东北ღ★★,断裂面向西北方向倾斜ღ★★,相对于四川盆地ღ★★,龙门山沿这条地表破裂带既有向上的运动ღ★★,又有向东北方向的运动ღ★★,其最大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分别达到5.0和4.8米ღ★★,沿整个破裂带的平均错距可达2米左右ღ★★。在地表破裂带经过之处ღ★★,所有的山脊水系和人类建筑均被错断毁坏ღ★★,并形成大量的滑坡ღ★★、山崩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泥石流等地质灾害ღ★★,与之相对应的地表均是震灾最严重的地方ღ★★。由于地震的能量主要沿断裂释放ღ★★,造成地震破坏在垂直于断裂的方向上衰减很快ღ★★,所以这次地震对成都平原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ღ★★。

  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点在地面的投影对应着汶川县ღ★★,所以被称为5.12汶川大地震ღ★★。通过地震波反演获得的沿地震断裂面的位移分布表明ღ★★,破裂带南段的映秀镇和中北段的擂鼓镇-北川县城一带的位移量最大ღ★★,地表地震地质调查证实了这一点ღ★★,这两个地段可能是能量释放最集中的地方ღ★★,地震灾害也最严重ღ★★。另外ღ★★,这次地震破坏严重的地方无一例外地都坐落在断裂带上ღ★★,例如北川县城遭到毁灭性破坏的原因有四条ღ★★:1.映秀-北川发震断裂从整个县城通过ღ★★;2.县城附近的地震破裂位移量大ღ★★,地震在这里释放的能量也大ღ★★;3.县城坐落在河滩松散堆积物之上ღ★★,场地效应和地基失效使破坏加剧ღ★★;4.大量的山体滑坡和岩石崩塌使得灾害雪上加霜ღ★★。

  这次地震还引起了大区域的地表变形ღ★★。震后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表明ღ★★,龙门山和四川盆地除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大幅度的相向运动外ღ★★,龙门山大幅度上升ღ★★,其幅度正在测算过程中ღ★★;四川盆地相对下降ღ★★,下降幅度在沿龙门山前的安县ღ★★、都江堰一带最大ღ★★,达30-60厘米ღ★★,向东迅速变小ღ★★,到重庆一带反而表现出数毫米的上升现象ღ★★,但误差较大ღ★★。这种大尺度的地表变形图像是地震引起的弹性暂态形变ღ★★,随着时间的发展会逐渐停息ღ★★,恢复到原来的稳定运动状态ღ★★。

  汶川地震发生在四川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带上ღ★★。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的边界构造带ღ★★,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ღ★★,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结构和演化历史ღ★★。龙门山断裂带由三条具有发生强烈地震能力的主干断裂所组成ღ★★: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或汶川-茂县断裂)ღ★★,大体上沿汶川到茂县的高深狭谷延伸ღ★★,这次地震时没有发生破裂ღ★★,但滑坡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ღ★★;中间的一条叫龙门山主中央断裂(或映秀-北川断裂)ღ★★,沿映秀-北川-平通-南坝展布ღ★★,连续性较好ღ★★,这次8.0级地震破裂主要发生在这条断裂上ღ★★;东边的一条叫龙门山前山断裂(或灌县-江油断裂)凯发k8一触即发ღ★★,沿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界处分布ღ★★,这次地震形成了60公里长的地表破裂ღ★★。上述三条断裂在垂直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四川盆地内逆冲推覆ღ★★,断裂倾角在接近地表处较高(50-60°)ღ★★,随深度向下逐渐变缓ღ★★,大概到地下20多公里深处ღ★★,三条断裂收敛合并成一条剪切带ღ★★,成为青藏高原推覆于四川盆地之上的主要控制构造ღ★★。强烈的相对运动导致了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高差十分巨大ღ★★,在不到60公里的范围内ღ★★,从海拔约600米迅速上升到近4000-5000米ღ★★,形成巨大的地貌台阶ღ★★,是中国大陆地形最陡峭的地方ღ★★。

  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动力来源还是青藏高原和华南地块之间相对运动在断裂带上产生的能量积累和释放ღ★★。印度大陆向北推挤ღ★★,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ღ★★,其平均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ღ★★,地下的地壳厚度达60-70公里ღ★★,比四川盆地厚40公里的地壳多出20-30公里ღ★★。在这种状态下ღ★★,青藏高原不可能再向上升高和向下增厚ღ★★,高原内部的地壳物质只能向东和向北扩展ღ★★,导致高原在这两个方向上的增生ღ★★。由于强硬四川盆地的阻挡ღ★★,在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就形成了南起泸定和天全ღ★★,北达广元和陕西勉县ღ★★、长近500公里ღ★★、宽约40-50公里ღ★★、北东走向的龙门山脉ღ★★。构成龙门山山脉的重要岩石单元是古老的杂岩体(彭灌杂岩ღ★★,宝兴杂岩)ღ★★,这种岩石抵抗破坏和断裂的强度特别大ღ★★,能够积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形成强烈地震ღ★★。

  震前的GPS观测表明ღ★★,整个龙门山推覆断裂带的构造变形速率很小ღ★★,只有每年3-4毫米ღ★★,每条断裂上的滑动速率只有平均1-2毫米ღ★★,地震地质研究得到的万年时间尺度的断裂滑动速率也证实了这一量值ღ★★。但是ღ★★,从若尔盖草原向西的整个青藏高原东部向东和向北的运动速率都很大ღ★★,到龙门山的突然变慢说明应变和能量在龙门山发生积累ღ★★。另外ღ★★,龙门山断裂在地壳上部倾角很陡ღ★★,到20公里以下才变缓ღ★★,这种结构也有利于能量的高度积累ღ★★,形成如此巨大的8.0级强震ღ★★。龙门山断裂带滑动速率的缓慢还导致强震复发周期的加长ღ★★,估计龙门山断裂带8级强震的复发间隔至少在3000-5000年以上ღ★★,这就是为什么在几千年的历史记录中龙门山断裂带上没有发生过强震的原因ღ★★。

  2008年5月12日突然爆发的汶川8.0级地震是一次低速率ღ★★、长周期和高强度的巨大地震ღ★★。这次地震的特点是能量积累慢ღ★★、复发周期长ღ★★、影响范围大ღ★★、破坏强度高ღ★★、次生灾害重ღ★★。由于这种地震发生在大陆内部ღ★★,对人类社会的破坏性极强ღ★★,并且难以预测ღ★★,是一种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新的地震类型ღ★★。

  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ღ★★。陈运泰院士曾系统总结和解释过地震预报的主要困难所在ღ★★: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ღ★★;大地震的“非频发性”ღ★★;地震物理过程的复杂性ღ★★。当前的科学技术虽然突飞猛进ღ★★,但仍然是“上天容易入地难”ღ★★,人们还不能对地震孕育发生的10-20公里深处进行直接观测ღ★★,设在地表的间接观测也十分稀疏ღ★★。大地震重复发生的时间很长ღ★★,对大陆内部的断裂而言往往是上千年到数千年ღ★★,远远大于人类的寿命和仪器记录地震的时间ღ★★,这就限制了对地震发生规律的经验总结ღ★★。地震是在极其复杂的地质结构中孕育发生的ღ★★,它的过程是高度非线性的ღ★★、极为复杂的物理过程ღ★★,人类迄今为止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很少ღ★★。上述的主要困难极大地影响到地震预测预报的准确性ღ★★,在制定防震减灾政策时应给以充分的考虑ღ★★。

  美国科学家们曾提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学术观点ღ★★,认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有效地进行地震的短临预报ღ★★,也就是还不能准确地预报几天到1-2月内地震发生的时间ღ★★、地点和强度ღ★★。这种观点在科学意义上大体是符合实际的ღ★★,但不是绝对的ღ★★。事实上ღ★★,世界各国的地震学家们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地震预报的探索ღ★★,并且不断地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ღ★★。我国从1966年河北邢台地震起开始了地震预测的探索和实践ღ★★,1975年对有明显前震活动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进行了成功的预报ღ★★,之后还对发生在云南ღ★★、新疆ღ★★、青海和辽宁的一些具有某些“前兆”异常的中强地震进行过有减灾实效的震前预报ღ★★,受到了有关省市和中国地震局的表彰ღ★★。

  那么ღ★★,地震能预测吗?我认为ღ★★,在认真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下ღ★★,地震的中长期预报(一般10年以上)相对可靠ღ★★,但不是百分之百准确ღ★★;短临预报非常困难ღ★★,但不是绝对不可能ღ★★,中国地震局资深地震预报专家张国民研究员的总结比较实事求是ღ★★,“在充分和合理地应用现有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前提下ღ★★,在某些有利条件下ღ★★,对某种类型的地震ღ★★,有可能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ღ★★。”这就是中国地震预报的现状ღ★★。

  受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ღ★★,中国地震局对5.12汶川8.0级强震虽然做出了15年尺度的长期预测ღ★★,却没有能够做出年度和震前短临预报ღ★★。2004年中国地震局组织全国地震专家们对2005-2020年间地震危险开展了研究ღ★★,确定出了22个未来15年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ღ★★,其中的甘孜-阿坝危险区包括了龙门山断裂带的南段和中段ღ★★,对包括龙门山断裂带在内的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应急加密观测和研究ღ★★。2004年批准的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地区也包括龙门山断裂带ღ★★,5.12汶川8.0级地震发生在项目研究区的东北部ღ★★,获得了十分宝贵的震前和震后的观测资料ღ★★。据我的了解ღ★★,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ღ★★、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四川省地震局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前没有接到任何有关这个地区正式的短临预报意见ღ★★。但这次强震究竟有没有与地震相关的“前兆”异常ღ★★,有什么样的“前兆”异常ღ★★,能够汲取什么样的经验教训ღ★★,还要等待对震前所有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后才能下结论ღ★★。

  胡锦涛总书记6月23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ღ★★:“必须把自然灾害预测预报ღ★★、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ღ★★。对地震的监测预报是防震减灾的突出环节ღ★★,是必须下大力气努力探索ღ★★,争取有所突破的一项重要工作ღ★★。我们之所以说明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ღ★★,并不是要“知难而退”ღ★★,为放弃开展地震预报研究寻找借口ღ★★;而是要明确问题和困难所在ღ★★,找准突破点ღ★★,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观测ღ★★、加强研究ღ★★,努力克服困难ღ★★,知难而进ღ★★,积极进取ღ★★,探寻地震预报新的途径ღ★★。

  中国是多地震国家的事实注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将会永远与地震灾害相伴ღ★★,在减轻地震灾害的实践中成长ღ★★、发展和崛起ღ★★。因此ღ★★,我们必须有一个适合于中国国情ღ★★、能够长期坚持的防震减灾的发展战略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我认为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工作ღ★★:

  2004年中国地震局提出了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ღ★★,即ღ★★:“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ღ★★,实行以预防为主ღ★★,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ღ★★。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ღ★★、震灾预防ღ★★、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ღ★★,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ღ★★。”这个指导方针是正确的ღ★★,是符合中国减轻地震灾害实际的ღ★★,也是应该长期坚持下去的凯发k8一触即发ღ★★。但是ღ★★,通过对5.12汶川8.0级强震的总结ღ★★,需要对“预防为主”的内涵进一步明确ღ★★,重点进一步突出ღ★★。

  5.12汶川大地震血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ღ★★,防震减灾仅有地震的监测预报是不够的ღ★★。前面已经讲到ღ★★,地震预测是一个没有解决的世界难题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ღ★★;另外ღ★★,即便对一次破坏性地震进行了成功的震前预报ღ★★,地震还是会形成重大的灾害ღ★★,还是要导致重大的财产损害ღ★★,造成严重的经济ღ★★、社会后果ღ★★,还是需要采取措施抗御地震灾害ღ★★。防震减灾必须走预防为主ღ★★、综合减灾的道路ღ★★,预防应该包括提高抗御地震的能力ღ★★,科学地开展监测预报工作ღ★★,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意识等ღ★★。

  预防首先是要提高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ღ★★。地震主要是通过对人类建筑物的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ღ★★,科学合理地抗震设防是防震减灾的基础环节ღ★★。要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活动断层探测研究工作ღ★★,为避开断裂错动引起的破坏提供基础信息ღ★★,为工程建设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ღ★★。继续严格执行《防震减灾法》中对一般建设工程ღ★★、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的要求ღ★★,选择安全可靠的场地ღ★★,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ღ★★。5.12汶川地震的事实告诉我们ღ★★,只要做到了这些还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ღ★★。例如ღ★★,四川彭州市白鹿镇中学的两栋教学楼分别位于发震断裂两侧ღ★★,地震时断裂错动达2.1米ღ★★,但由于教学楼避开了断裂ღ★★,并且建筑质量较好ღ★★,楼房没有倒塌ღ★★,也没有师生的伤亡ღ★★;而坐落在发震断裂带上的北川县城的毁灭性破坏恰恰是一个反例ღ★★。

  科学地开展地震监测预报工作ღ★★。地震预测(特别是中长期预测)至少能够提供未来有可能发生地震的地方ღ★★,这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一环ღ★★。众所周知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美国不进行地震预报工作凯发k8一触即发ღ★★,而是通过单纯的增加投入凯发k8一触即发ღ★★,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达到减轻地震灾害的实效ღ★★,这种战略是由他的国情所决定的ღ★★。美国强震危险区的面积集中在其西海岸ღ★★,而且经济实力雄厚ღ★★,可以增加投入ღ★★,把房屋建设得抗震能力很强ღ★★。但我国的强震危险区面积占国土面积30%以上ღ★★,而且经济基础还相对薄弱ღ★★,必须突出重点ღ★★,重点针对地震危险区加强重点防御ღ★★。做好地震的监测预报研究一方面是确定重点危险区的基础ღ★★,同时ღ★★,如果能够对某种类型的地震ღ★★,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的话ღ★★,则会起到更大的减灾实效ღ★★。因而ღ★★,中国的防震减灾绝不能放弃ღ★★、而是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报的探索和努力ღ★★,要在对5.12汶川大地震进行总结的基础上ღ★★,对地震监测预报的战略ღ★★、重点和思路要进行反思ღ★★,进一步明确科学问题和主攻方向ღ★★,在完善现有地震监测网络的基础上ღ★★,增加监测密度ღ★★,提升监测水平ღ★★,构建立体监测体系ღ★★,力争取得更大的进展ღ★★。

  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意识ღ★★。预防为主的重要一环是提升全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ღ★★,要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ღ★★,在全社会弘扬科学防灾理念ღ★★,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ღ★★,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ღ★★,“纳入国民教育ღ★★,纳入科技ღ★★、文化凯发k8一触即发ღ★★、卫生‘三下乡’活动ღ★★,纳入全社会科普活动ღ★★,提高全民防灾意思ღ★★、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ღ★★。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平时注重应急疏散演练ღ★★,地震时2000多名师生的撤离井然有序ღ★★,没有一个伤亡ღ★★。另外ღ★★,防震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ღ★★,除了依靠中国地震局这样的专业部门外ღ★★,还要发挥国土资源部ღ★★、建设部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ღ★★,还要依靠群众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ღ★★,引导全社会共同关心ღ★★、参与防震减灾工作ღ★★,才能够全面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ღ★★。

  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ღ★★,同时也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科技工作ღ★★。防震减灾工作所面对的ღ★★,是一系列世界性的尖端科学难题ღ★★。从某种意义上讲ღ★★,科学和技术是防震减灾事业的核心ღ★★,推进和依靠科技进步ღ★★,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和必由之路ღ★★。

  1966年邢台地震后ღ★★,地震预测预报成为中国地震科学技术的主攻方向ღ★★。此后相当一个时期的发展ღ★★,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一主攻方向展开的ღ★★。现在ღ★★,越来越多的专家认识到ღ★★,防震减灾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技术问题ღ★★,需要全面考虑监测预报ღ★★、震害防御ღ★★、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的科学技术问题ღ★★,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ღ★★,将建立地震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列入有关发展规划ღ★★,并且需要从基础研究ღ★★、应用基础研究ღ★★、应用研究到技术开发ღ★★、工程实施进行一整套专业力量的优化配置ღ★★。

  当前特别需要的是加强三方面的研究工作ღ★★:1. 与地震科技相关的基础性工作ღ★★,例如我国大陆发育400条以上有可能产生强震的活动断层多数没有开展系统的综合研究ღ★★,只对约20个大中城市下面的隐伏断裂开展过详细探测ღ★★、断裂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价ღ★★,这显然不能满足防震减灾对基本资料的需求ღ★★,迫切需要对中国大陆的活动断裂和潜在地震危险区进行深入调查和综合研究ღ★★。2. 在加强监测的基础上开展地震孕育发生物理过程ღ★★、地震成灾机理等基础研究ღ★★。综合理解强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是从根本上提高地震预测水平的关键ღ★★,也是更加科学地进行地震烈度区划ღ★★、合理提出抗震设防要求的基础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而建筑物地震破坏机理的认识是提高抗震性能ღ★★、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环节ღ★★,这些都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ღ★★,短期内不一定能见到实效在厂里跟很多人睡过ღ★★,但从长远来看将对防震减灾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ღ★★,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ღ★★。3. 地震监测预报ღ★★、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的关键技术是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方面ღ★★,除了利用高新技术对地震进行监测和利用先进技术进行抗震设防之外ღ★★,从5.12汶川大地震紧急救援的实践来看ღ★★,发展轻便ღ★★、有效的救援装备也是当务之急ღ★★。

  1997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防震减灾法》ღ★★,这是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历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ღ★★,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开始全面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ღ★★,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ღ★★。要在吸取5.12汶川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ღ★★,认真修正《防震减灾法》ღ★★,完善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ღ★★,进一步将防震减灾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ღ★★。同时ღ★★,要加强对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ღ★★,要加强对市县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的指导ღ★★,保证全国的防震减灾工作的健康开展ღ★★。